首页

宝儿踩踏

时间:2025-05-24 14:25:47 作者: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谈判全面完成 中国外交部介绍情况 浏览量:18887

 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题:文旅IP频“出圈”  景德镇如何“长红”?

  记者 吴鹏泉 李韵涵

  “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,让文化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品得出味道,才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高阶形态。”全国两会正在召开,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省景德镇市市长胡雪梅面对过去一年当地多个文旅IP“出圈”,提出了自己的思考。

  不论是风靡中国各大社交平台的“进货式旅游”,还是以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为蓝本打造的“岁岁鸭”IP,过去一年,“千年瓷都”景德镇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来“碰瓷”。

  在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,舞剧《唯我青白》中的选段《瓷影》绚丽登场,吸引不少游客大年初一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赏“青白瓷”。据统计,龙年春节期间,景德镇累计接待游客393.14万人次,与2023年春节相比增长74.66%。

  景德镇为什么这么“火”?胡雪梅认为,景德镇一批王牌景区、精品线路、文旅IP的火热“出圈”,主要得益于景德镇市近年来依托千年陶瓷文化底蕴,全力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,让古老的陶瓷文化历久弥新、魅力长存。

  工匠八方来、器成天下走。千百年来,景德镇都是一座生产性城市,而不是消费生活性城市。面对滚滚客流,景德镇如何“长红”?

夜色下的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,游客漫步街区中。(资料图)刘力鑫摄

  在胡雪梅看来,当前,景德镇文旅产业正迎来厚积薄发、加速爆发的局面。景德镇也将充分利用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,从时代化、多元化、国际化、人性化多个维度,探索走出一条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,真正实现“打卡”变“刷卡”、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、“网红”变“长红”,让景德镇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  “今天的景德镇,依然保留着最为丰富、最为完整的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。”胡雪梅表示,老窑址、老里弄、老街区遍布全市,特别是众多的博物馆、非遗馆、创作空间,让景德镇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。

  VR展、AR导览、数字展品建模体验、“国潮”文创产品......景德镇在传统瓷文化“原料”中加入时代化“配方”。

  “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产品和业态,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。”胡雪梅表示,景德镇将大力创作陶瓷文化动漫、游戏、音视频等艺术精品,打造更多体现中国审美、陶瓷特色、当代精神的“国潮”产品,让陶瓷文化“潮”出生命力、“潮”出购买力。

  陶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走向世界、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。

  在国际化方面,胡雪梅表示,景德镇深化与文旅平台的合作,积极“种草”海外市场,并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、国际友城等平台,大力推广景德镇特色文旅产品,拓展国际客源。未来,景德镇还将通过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,加大国际文旅合作,合力打造世界级黄金旅游之路。(完)

【编辑:刘欢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邮政浙江省分公司原高级资深经理李金良接受审查调查

谈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郑栅洁表示,从工作安排上看,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方面,抓紧制定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,按程序报批以后启动实施,将应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的举措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制度的建设,一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,强化项目和资金的监管,一手推动配套政策出台实施,强化政策的跟踪落实,高质量推动这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。

视频丨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三季)第四集:万紫千红总是春

通知》明确,重要保护目标包括:国家公园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级森林公园、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、世界自然遗产、世界文化遗产(包含文化景观)、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、森工企业辖区内林草资源等;林区牧区内和靠近林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卫星发射基地、核电厂、水电站、化工园区、化工厂、天文观测台站等;林区牧区内和靠近林缘的变电站和输配电设施、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及管道、储油加油设施、物资储备库、爆材库等。

国务院台办: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、一贯的

7月以来,重庆天气持续炎热。7月27日,位于重庆涪陵的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水上乐园开出一系列免费消暑“凉方”,吃冰沙、喝冰苦瓜汁、抱冰砖、尝冰辣凉拌西瓜等清凉挑战陆续上演,让游客们尽情享受夏日“冻感”时光。

新华时评|共同追求和平统一、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

可持续发展是长远制胜之道。ESG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,在ESG理念下,将形成一种新的绩效观,从以往重视资本回报率、净利润等财务指标,转而重视经济、环境、社会“三大绩效”。对于企业来说,实现可持续发展,需要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。一家优秀企业不应只有良好的业绩增长数据,更要有可持续的发展目光和潜力。

辽宁发布商法服务成绩单 助企减免关税逾1100万美元

岁月奔涌,丹心如一。2022年10月,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,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:“想人民之所想,行人民之所嘱,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